宣城西村皖南花鼓戏剧团一唱70年
提起西村,宣城西村戏剧人们便想起3D墙绘、皖南田园风光、花鼓夜游经济,团唱少为人知的宣城西村戏剧是,西村有个皖南花鼓戏剧团,皖南一唱70年,花鼓一直到今天。团唱
西村不仅自然风光优美,宣城西村戏剧还是皖南有着文化基因的地方。1952年,花鼓西村皖南花鼓戏剧团破土而出。团唱
“剧团成员都是宣城西村戏剧本村村民,因为爱好大家走到一起,皖南既是花鼓自娱自乐,也是为了活跃乡亲们的文化生活。”77岁的西村花鼓戏剧团导演赵晓明,就是当时的一名成员。回忆起当年,他掩饰不住兴奋: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西村的花鼓戏剧团可以说是远近闻名,逢年过节和农闲时,剧团被请到各地唱戏。“那时候兴唱大戏,一唱就是三天三夜,四里八乡的村民都来看,村里被围得水泄不通。”
时代变换,与其他地方一样,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,各式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起来,作为地方戏的皖南花鼓戏渐趋冷落。红火的西村剧团也冷清下来,人员流失、年龄老化,没人请剧团演出了,剧团甚至一度面临解散。
但西村人对地方传统戏的热爱,没有中断。在花鼓戏剧团步入困境之时,西村村“两委”研究将西村祠堂改为皖南花鼓戏剧院,为剧团提供专门的排练和演出场所。正是大家共同的执着,剧团得以坚持了下来。
近些年,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行,作为地方文化的标志,历经曲折的西村花鼓戏剧团,又重回人们的视野,花鼓戏悠扬的曲调又渐渐响起来。
西村花鼓戏剧团真正回归乡村舞台,是近几年西村乡村旅游走红的时候。西村旅游走的是艺术经营之路,在整体谋划中,当地的花鼓戏成了重要一环。村里专门制定了西村皖南花鼓戏剧团长效机制的意见,从服装采购、剧本创作、文艺演出、培育精品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。
每到周末,皖南花鼓戏剧院成了游客的网红“打卡”地之一。看花鼓戏,如今成了西村旅游的一景。“来的人多了,大家越唱越有劲儿。”赵晓明说。剧团还推出“主题团建+学唱花鼓戏”游乐项目,引导年轻人参与进来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旅游旺季时,剧团根据游客团队的需要进行演出,淡季的时候,则定期在剧场为村民们表演一些新曲目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传统剧目的表演,新戏都是由剧团自编自导的。结合建设美丽乡村、倡导文明乡风等内容,这几年剧团自己编导了一批反映基层生活、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,每年都要推出30余台新戏。《六尺巷》《喜看西村新面貌》等原创曲目,先后在各级文艺汇演中获奖,剧团到外地演出也广受好评。
“皖南花鼓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与同质化的旅游产品相比,有着更加鲜明的个性,今后我们要在市场化运作中好好传承,让传统戏剧有更强的生命力,让更多的人爱上花鼓戏。”对西村花鼓戏的未来,西村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洪清刚充满信心。
带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,带着对新生活的赞颂,西村的皖南花鼓戏,唱在新时代,唱出新韵律,将一直传唱下去……
- ·新线路带动体育旅游经济升温
- ·成都2024汤尤杯吉祥物“熊嘟嘟”“羽蓉蓉”亮相
- ·广西亚运健儿首金来了 兰星宇助力中国队卫冕亚运会体操男团冠军
- ·羽毛球亚锦赛:中国队女单男双混双三项摘金
- ·黄山市举办“最美”家风故事分享会
- ·36支广西“学生军”打响排球争夺战 角逐全国赛场“入场券”
- ·奥运观察丨中国跳水“梦之队”期待实现新突破
- ·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北京站:中国选手苏翊鸣、杨文龙晋级决赛
- ·“绿色福利”有望惠及更多皖人
- ·中国23支青少年皮划艇队上海浦江镇水域竞技
- ·温网:凯斯女单首轮晋级
- ·广西体操后备人才小高地幼儿基本体操冠军赛走进南宁商圈举办
- ·陈兴红 :孝老爱亲,真情守护温暖人心
- ·羽毛球小将张志杰不幸离世 各方深表哀悼
- ·2025年第9届亚冬会启动300天倒计时
- ·2024雄安马拉松鸣枪开跑 15000名跑者用脚步丈量“未来之城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