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设具有新时代特质的乡村文化
党的建设具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。实现乡村振兴,新时乡村不仅要振兴产业,代特还要充分重视振兴和发展乡土文化。文化来安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,建设具聚焦乡土文化这个“魂”,新时乡村在乡村文化振兴上“创出新路”。代特
一、文化坚持村庄规划引领,建设具搭建农民文化乐园
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新时乡村必须不断完善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,代特为农民群众搭起展示自我的文化平台,不断充实农村的建设具精神文化生活。为了克服村级文化设施落后、新时乡村资源分散、代特活动组织难的问题,搭建更多的平台供农民参加各种文娱活动,来安县在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,把构建农民文化乐园作为中心示范村基础设施配套解决。来安县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,拓展基层文化活动新阵地,在我省率先创建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模式,先后建设了孙桥、黄坝和大刘郢村等省市级农民文化乐园。农民文化乐园成为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家园,意识形态主阵地。
二、以传统节假日为载体,大力开展文体活动
乡村振兴要坚持乡村文化中原有的人情味、邻里互助、礼尚往来、诚实守信、集体意识等理念,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精神家园中增强文化自信。来安县结合实际,以传统节假日、重点活动为载体,大力开展文体活动,积极倡导新时代新风尚,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,致力于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、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。2021年,元旦春节期间来安县举办线上线下乡村春晚132场次;开展读书、征文、朗诵、广场舞进乡村等各类文体活动140场;举行二月二“龙抬头”、民宿文化节、桃文化旅游节和第九届全县永阳花灯大赛、第九届全县“民生杯”乡镇综合文化站文艺调演等活动,展示了乡村民俗文化魅力,使来安县的秧歌灯、手狮灯、船灯、高跷灯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。
三、培育乡风文明,打造新时代“道德坐标”
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,通过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规范,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,从而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来安县在全县12个乡镇的文化馆和美丽乡村示范点建有道德讲堂,积极开展村规民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,努力挖掘本土的“好人好事”,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,褒奖身边好人,让好人“走”出来、“亮”起来,带动身边人弘扬真善美,让道德的精神薪火相传,发扬光大。来安县在重要公众场所,采用公益广告的形式展示本县近年来涌现出的24位被评为“中国好人”、“安徽好人”和“滁州好人”以及“来安好人”的先进事迹,打造新时代“道德地标”。此外,通过开展“文明村”、“文明户”、“好儿女、好婆媳、好夫妻”等评选活动,使广大农民自觉践行乡村文化中所固有“敬业奉献、助人为乐、孝老爱亲、诚实守信、见义勇为”的价值观,助推了乡村文明向纵深发展。
四、立足特色,保护和传承优秀乡土文化
乡村振兴战略动能来自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和守护,乡村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。来安县统筹推进镇史、村史、红色文化、特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和传承,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,丰富乡村记忆。如,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积极传承发扬来安县省级非遗项目洪山戏,来安县文旅局组织相关单位精心编排的《玉堂春之三堂会审》入选百戏盛典参演剧目和2021年安徽省“名家传戏”项目;组织百戏献礼——红色主旋律优秀戏曲剧目“六进”巡演和优秀红色剧目展演活动30场,让人民群众感受红色文化独特的魅力。
- ·“中国好人”臧勇:用书籍滋养乡村孩子心灵
- ·安庆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开展
- ·滁州市开展春节假期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
- ·我省11人荣登一季度“中国好人榜”
- ·李玲玲:割肝救弟显真情 守得云开见月明
- ·专注显示模组赛道的“花木兰”
- ·滁州市大中小学生首堂音乐思政课开课
- ·淮南市:弘扬婚俗新风 点亮幸福生活
- ·胡鑫:铭记感恩 温暖前行
- ·淮北市:因地制宜打造“口袋公园”
- ·省暨合肥市“学雷锋·文明实践我行动”主题活动启动
- ·六安市:小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启动
- ·宣城市:推进“道德积分制”树立乡风文明
- ·救人于水火,安徽人出手从不犹豫
- ·六安市:多措推进婚俗改革主题宣传
- ·“唠嗑队”上门服务暖民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