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陵义安区东联镇赵氏戏楼:穿越历史走向你
青砖黛瓦,铜陵飞檐翘角。义安
赵氏戏楼古戏台。区东
惟妙惟肖的联镇历史人物雕刻。
2015年,赵氏走赵氏戏楼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戏楼
戏楼内保存有大量精美的铜陵木雕。
修缮后的义安戏楼古色古香。
锣鼓喧天,区东丝竹入耳;哀婉缠绵,联镇历史悲欢离合……戏曲艺人们粉墨登场,赵氏走水袖起落,戏楼诉说着忠孝节义,铜陵唱悲欢,义安唱离合,区东道尽世间百态,戏迷们听得如痴如醉……这一场景总能让人遐想古戏楼里常年戏声飞扬,鼓乐激荡。
而在铜陵,就有一座建于南宋淳熙年间,反映地方文化的古戏楼。春日里,记者来到在义安区东联镇水浒村的赵氏戏楼,在青砖碧瓦、雕梁画栋间感受韵味浓厚的戏台艺术魅力。
戏楼门上悬挂“赵氏宗祠”鎏金牌匾,门楼上刻有龙凤等图案,特别是惟妙惟肖的各种戏曲角色让人惊叹。走进楼内,记者看到门窗刻有二十四孝图样,全祠刻有花鸟人物,走兽虫鱼等各式图案。大量精美的木雕,或诉说戏剧故事,或阐述族规祖训,一雕一琢,都融艺术和教化为一体,特别是戏台上穹顶结构精细,彩绘鲜艳,一榫一卯都凝聚着工匠大师的智慧。
戏楼为砖木结构,内有两层,走简易木制楼梯可上下。戏楼顶部有一大两小三个藻井,藻井局部存有彩绘。戏楼斗拱、藻井、驮梁等随处可见形象逼真的木雕,有人物、龙、凤、狮等,造型各异,栩栩如生,其精美程度令人赞叹。那斑驳的雕花门窗、剥落的古墙、长满青苔的瓦阁,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有过的辉煌和历史的沧桑。
大藻井上装饰着的龙头,是最让村民们骄傲的。村民们说,过去龙是皇家的象征,普通建筑是不允许有龙的图案,不过,村民的先祖相传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,村子宗祠还曾供有宋太祖赵匡胤和其子德昭、其孙惟安的牌位,因而赵氏宗祠戏楼和别处戏楼大有不同。
据赵氏宗谱记载,赵氏戏楼原本是赵氏宗祠的一部分,赵氏宗祠是一幢三进建筑群落,始建于南宋,由两楼、一合院、一中厅组成,前进就是今天尚存的戏楼,戏楼的戏台坐南朝北,正对着二进的庭院。中进是带有天井和东西厢房的大厅,后进是赵氏祖位楼,可以想象当时的赵氏宗祠的宏大气派。
此后,赵氏宗祠迭遭战乱、水患,赵氏族人代代修建,最后一次重修于1921年。1953年,赵氏宗祠被辟为学校。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年久失修,中厅和后楼于1983年冬被拆除,只留下如今形单影只的戏楼。1999年,戏楼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,相关部门制定了较好的保护措施。2011年戏楼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2015年又被申报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并实施了全面的仿古修缮。
“赵氏戏楼所在村是个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村落,因独特的水陆交通枢纽位置兴起而至盛,作为圩区典型的村落有其无法替代的历史地位,繁华落尽,古老的赵氏戏楼在让人无限追忆的同时,也留下了大量的开发资源和复兴前景。”水浒村村委副主任赵东明介绍,赵氏戏楼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、文化价值、艺术价值、科学价值、社会价值、经济价值等,因此,未来的发展方向要从整体保护、有效利用等实际需要出发,结合赵氏戏楼自身特点,在开发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,充分展示传统工艺、传统戏曲,将赵氏戏楼和水浒村打造成融圩区风貌、传统民俗、特色饮食、农耕体验为一体的水乡田园风光型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。
本报记者 李莉 刘敏 摄影报道
- ·林凤薇:用爱心浇灌每一棵“幼苗”
- ·中国杯:中国男足0:1负乌兹别克斯坦 再次排名垫底
- ·安徽文一官宣新外援“罗曼”组合
- ·围甲联赛抽签仪式举行 新赛季推出诸多新变化
- ·“中国好人”尹向阳、蔡文俊:舍身一跃勇救落水三人
- ·迈阿密公开赛世界第一焦科维奇遭淘汰
- ·2019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4月1日开杆
- ·曼联7月将与热刺约战上海
- ·我省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
- ·世界冠军徐嘉余盼世锦赛证明自己
- ·拜仁慕尼黑继续扩展亚洲市场
- ·帕尔梅拉斯、圣保罗争夺帕托
- ·黄山市:“微改造”增添“小确幸”
- ·亚足联确认2020年U23亚锦赛全部参赛球队
- ·袭击网球明星科维托娃的男子被判8年监禁
- ·武汉军运会开幕前将举办38场测试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