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城南唐古城墙遗址藏身居民小区

时间:2025-05-29 03:58:18 来源:比佛利拜金狗3

  在市中心状元府小区的宣城北侧,有一段土堆垒成的南唐围墙。据市文物所工作人员介绍,古城这看着不起眼的墙遗区土堆,是址藏始建于南唐时期的宣城古城墙遗址,距今已经有一千余年的身居历史。

  两米高的宣城小区围墙

宣城南唐古城墙遗址藏身居民小区

  日前,根据市民提供的南唐线索,记者来到了状元府小区的古城北侧,这里有一段高约2米的墙遗区围墙。围墙上部用大小不一的址藏土黄色毛石修葺,下部则掩映在茂密的身居草丛之中。在围墙西侧的宣城草丛中,还散落着大块的南唐青砖,砖上覆盖着厚厚的古城青苔。

宣城南唐古城墙遗址藏身居民小区

  用手拨开围墙底部的草丛,记者发现围墙上下部分截然不同,围墙的底部由大块的白色长方形条石修葺而成,条石上还能看出人工开凿的痕迹。这些白色的条石大部分长度都在50厘米左右,高度约20到30厘米,条石的表面打磨得非常光滑。

宣城南唐古城墙遗址藏身居民小区

  沿着围墙边石制的台阶逐级而上就来到了墙顶,墙顶是一条宽度约2米的平地,长着茂密的树木,树木的枝丫间也散落着大块青砖。偶尔还能看到破碎的青色瓷片散落其间。围墙的另一侧,早已不见了条石和方砖的踪影,裸露着黄色或红色的泥土,其间还能看出水泥加固的痕迹。

  从高空俯瞰这段围墙,全部掩映在绿色的丛林中,远远看去,就像是一条绿色的扬子鳄,由西向东蛰伏在城市之中。

  城墙上曾是槐树巷

  “这就是宣城的古城墙遗址,小时候我们经常在上面跑着玩。在解放战争时期,我还亲眼看到几位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埋在这里。”宣城文化老人奚本金实地察看了这段围墙后告诉记者,城墙上部的那些黄色石头是用水泥修葺,肯定不是城墙原本的石头。但是下部那些白色的条石很有可能是古城墙的石制地基。

  “从条石之间的黏合方式来看,不像是水泥,更像是糯米稀。”奚本金老人用手摸了摸条石间的缝隙,看着手上的白灰说道,糯米稀是中国古代在修筑城墙、宝塔和陵墓等大型建筑时常用的。用糯米粥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石灰和明矾,从而形成糯米灰浆,这种天然混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堪比水泥。“这段古城墙遗址在十多年前还有100多米,今天测量下来只有50多米了,希望能够将这段古城墙保留下来,给城市留一个记忆。”

  状元府小区的居民胡先生告诉记者,城墙上面的平地,就是老宣城九街十八巷中的槐树巷。槐树巷的东段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早已盖上了高楼,只有状元府小区古城墙遗址上的这一段保留了下来。这段围墙上在建设状元府小区前还曾盖过厂房,现在围墙上还能看到修建厂房时砌上的红砖。

  千年古城墙 源于南唐

  “这些散落的大块青砖就是之前的城墙砖,墙顶的碎瓷片则来源于清代。”市文物所工作人员到现场仔细勘查后告诉记者,这段隐藏在状元府小区里的古城墙,是宣城城区仅存的保存至今的两段古城墙遗址之一,另一段在鳌峰公园内,但是鳌峰公园的那段古城墙只剩下泥土,状元府小区里的这段古城墙保存得更完好一些。

  市文物所工作人员介绍,根据《宁国府志》记载,这一段城墙修建于南唐时期,由南唐时期名将、时任宁国军节度使林仁肇主持修建。林仁肇所修的宣城城墙,史称“新城”,民间俗呼为“乌龟城”,这也是“宣城自古乌龟地”这句话的由来。其后自宋代到清代,城墙虽然多次翻修,但城池格局基本未变。

  据了解,宣城的古城墙在抗战前都是相对完整的。在抗日战争期间,为了避免中国军队反攻时出现重大伤亡,时任宣城县长的胡钟吾组织民众将城墙拆除,城墙外侧的包砖和上部的砖砌城垛全部拆毁,部分墙基的条石也被拆除,只有很少一部分保留了下来。

  “真没想到,这段厚重的历史,竟然藏身在我们身边。即使已经是断壁残垣,但是也曾经守卫了宣城数千年。”状元府小区的居民纷纷表示,希望能将这段城墙保留下来并进行修缮,留住老城的记忆,这也是我们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。

推荐内容